增强肉鸡免疫力的饲料营养技术
发布时间:2015-07-14 | 阅读次数:1387
全国畜牧总站体系建设与推广处
由于我国肉鸡饲养采用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存在鸡舍选址不合理,设施简单,建筑工艺落后,环境条件控制差、废弃物处理差等不利因素,导致肉鸡多处于亚健康状况下,肉鸡免疫力低,容易因饲料污染或霉变、环境突然变化或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呈现免疫应激反应,导致死亡率升高。因而,在目前状况下,通过饲料营养或添加剂途径提高肉鸡的免疫能力,提高其抵抗免疫应激能力是当前乃至未来我国肉鸡饲料配制技术中的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应用营养素提高免疫力的技术
应激状况下,肉鸡为了抵抗应激,合成应激蛋白增强。但由于肉鸡采食量下降,供给肉鸡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受限,蛋白质分解代谢明显高于合成代谢,营养状况恶化,呈负氮平衡。同时,免疫应激抑制脂肪合成、促进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供能;微量元素中更多的铜用于合成血浆铜蓝蛋白,提高血清铜含量,而血浆铁、锌含量下降。因而,由于组织大量消耗能量,改变了营养素的分配和代谢,使得机体对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素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如果各种营养素得不到满足,机体很快进入衰竭状态。
1.脂肪酸与免疫。脂肪酸特别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调节众多细胞功能、炎症反应及免疫力不可或缺的调控因子。添加高油脂能减弱自然杀伤性细胞 (NK细胞)活性和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具体效果取决于油脂的水平和来源。富含亚油酸(玉米油、葵花油或红花油)或α-亚麻酸(亚麻籽油)能降低NK细胞的活性。鱼油由于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添加1%-2%鱼油改善肉鸡生产性能,但添加6%因饲料鱼腥味抑制采食,对生产性能不利。
2.氨基酸与免疫。氨基酸是构成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物质,与免疫系统的组织发生、器官发育密切相关。氨基酸缺乏导致肉鸡对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死亡率升高。
饲料中添加NRC(1994)推荐量的107%的精氨酸能改善雏鸡的免疫力;添加1%谷氨酰胺能显著提高肉鸡血清IgA、IgM水平,促进肠道发育,提高肉鸡生产性能,降低死亡率。添加0.5%的牛磺酸有助于改善家禽新城疫抗体滴度,并提高其饲料转化率。
3.维生素与免疫。维生素A缺乏可改变对T细胞的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许多免疫反应降低,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下降,黏膜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gG、IgA、IgM下降,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高。
肉鸡最佳免疫时维生素A水平为15000单位/千克;此外,提高日粮维生素C、维生素E水平均能改善肉鸡的免疫效果。
4.微量元素与免疫。锌对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维持和免疫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日粮锌含量至少80毫克/千克才能减轻肉鸡对应激反应,改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有机微量元素,如氨基酸锌,蛋氨酸锌等提高锌、锰和铜的含量。此外,采取添加酵母硒或其他有机硒提高日粮硒水平,有助于改善肉鸡的免疫功能。具体添加量可以参考各商品推荐量。
(二)应用免疫增强剂提高免疫力的技术虽然有些物质不能给肉鸡直接提供营养,但功能性寡糖能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区系,促进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殖,或通过激活免疫物质 (多糖)提高肉鸡的免疫能力。
1.寡糖与免疫。功能性寡糖如甘露寡糖、果寡糖、麦芽低聚糖能促进肉鸡免疫器官发育,改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以及肠黏膜免疫功能改善肉鸡的免疫状况。尽管很多饲料原料中富含功能性寡糖,但寡糖用量不足则起不到明显作用,但用量过度,则不但增加成本,还可能引起后段肠道菌群过度发酵,引起轻度腹泻等负面影响。
2.多糖与免疫。多糖主要指通过β(1-3),(1-6)糖苷键连接的具有生理活性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其主要来源于食用菌(如灵芝、蘑菇),植物(如黄芪、海藻、魔芋等),以及微生物中酵母细胞壁(β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可用于抗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通过影响免疫器官发育,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诱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抗体产生。
3.益生菌与免疫。益生菌如乳酸杆菌、粪肠球菌、枯草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能激活T细胞活性,增加肉鸡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减少腹泻,抑制坏死性肠炎产生,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