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养殖技术

对雏鸡球虫病的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

发布时间:2014-02-19   |   阅读次数:1092


位于渝东巫溪县中坝乡一土鸡养殖户,由于刚起步缺乏科学指导,其圈舍及基础设施不合理,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变质等诸多因素,导致2000羽雏鸡发生球虫病,由于治疗方法不当,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致使病鸡一只也没有存活,眼看农户经济受到重大损失,心中不安。为了给鸡球虫病防治提供依据,笔者综述了前几年用中草药防治鸡球虫病的经验,特写此篇对球虫病的诊治方法及其预防措施,以了心中愧疚之心,但最终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给同行及养鸡场(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平台。
关键词:鸡球虫病 诊断治疗 预防措施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达,消费者对禽肉品质的更高要求已成为追求时尚,绿色生态饲养土鸡就自然而然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资源,对土鸡事业发展尚有很大的潜力。农业部将我县正宗土鸡生态饲养纳入了议事日程。顺应形势,强抓机遇,大力发展绿色品牌土鸡,就要走土鸡养殖小区,适度规模化的道路,使养鸡业逐渐由传统的家养逐步向现代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绿色养殖畜禽已成为整个农村养殖趋势。在这个过渡时期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的差错,位于渝东巫溪县北部,东北边缘紧邻渝、陕、鄂三省交界处的中坝乡,草资源及可利用资源相当丰富,是发展绿色品牌土鸡的天然场所。然而,如何养好土鸡,充分依托山区的特色产品优势,生产规模效益,面对许多难题。如为了管理方便或资金不足,养鸡户普遍在自家房屋周围随意搭建简陋的鸡舍来降低成本。由于饲养密度过大,通风采光不足,保温防暑和环境卫生条件差等因素,多实行平养又无排粪设备,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容易滋生病原微生物,繁育蚊蝇,传播疾病,导致养殖失败。中坝乡一土鸡养殖户于2006年6月分别从不同地方购进一批土种鸡共2000只,准备养到二月龄后,放入果树、竹林间隙地中散养。按照当地的饲养方法先将鸡放在院坝里散养,白天将雏鸡放置在院里,晚上赶回有垫料的室内,待饲养到40日龄后,正值巫溪百年高烤季节的7月16日,雏鸡突然发病,一两天就死亡近400羽。
发病情况及结果
2006年7月18日上午,中坝这一土鸡养殖户专门请两位好友来县兽医站就诊。禽主述:发病鸡食欲骤减,有的废绝。精神高度沉郁,动作呆滞,有的病鸡将头藏在翅下,伏卧嗜睡,步态不稳,行走摇摆,有的根本不愿走动,扎堆、拉稀、粪便带有血丝,严重者血痢中混有血样黏液,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虚弱,病鸡日渐消瘦,两眼无神,呼吸困难,羽毛蓬乱,无光泽,双翅下垂;还有少部分鸡粪的外观为暗红色或黑色呈潜血状粪便,个别的稀便中带有小黑串珠粪粒,以后雏鸡出现神经症状,四肢痉挛、麻痹,常因极度衰竭而死。由于无实地就诊,不能断然下结论是什么病,立即告诉他们用一单方,可以暂时起一定的作用。到12:00下班时,我用电话咨询养鸡户具体情况,除症状与前面所述情况而外。禽主还述:饲喂的小鸡已一个多月了,准备再喂一段时间后,再放到山上去饲养。雏鸡已有拳头大,估计有半斤多重,现采取平地散养,垫料全是锯木屑,雏鸡料是到饲料零售商处购买的,估计是饲料的问题,因存放时间久而有变质的可能。鸡苗是到几个地方购买的。从整个情况来看,我已初步断定,告诉他是鸡球虫病,催促他立即去找当地兽医就诊处理。禽主又告诉我:“你们站那位同志也说是鸡球虫病,你告诉的用仙人掌我已给鸡喂了,有所好转。”我告诉他,此用是清热解毒,只是暂时控制的一面,还要找医生诊断用药才行。下午三点上班时,中坝乡兽医到我们站办公室咨询是什么病后,我催促他,快上去给李家的雏鸡诊治一下,但他刚从中坝下城不能立即上去。
翌日下午6:00,我用电话询问禽主,回答说:从各方面看土鸡逐渐好转,并有谢意之语。几天才死17只,死亡率明显减少。第4天我又询问了一下情况,回答是:死亡数又逐渐增大,我急问:兽医给你的病鸡诊断了没有?禽主述:请人带了三样药上来(后来中坝乡兽医告诉我,当时是委托的长渡乡兽医专门骑摩托车上去诊治的)喂了,三样药是“复方恩诺沙星”、“鸡病专用口服液”、“白痢伤寒”……。当时我从电话里告诫他:你的鸡得的是鸡球虫病,怎么去用“白痢伤寒”……等药。禽主说:我看了资料的,有“伤寒”等症。在此当天下午,又一通城农户也到我站咨询就诊,家有十几只大点的鸡得病,屙血痢、羽毛松乱,闭眼缩颈,困倦少食,不愿走动,多卧。用磺胺类药、四环素、土霉素等治疗均无效。因无实地诊断,从症状看,估计是球虫病耐过继发病,用药多而杂,使球虫菌株产生了耐药性,我告诉他到门市部去买点治球虫病的药。如:氯苯胍、球杀、地克利珠等药。指定的药居然也没买到,我本想将中草药治疗球虫病的良方告诉禽主,但已晚了。在此第2天(星期六)没找到禽主,第4天,我又用电话询问其结果,告诉我:病鸡已陆续死亡,无一只存活,经济损失达7000元。这个数目在我们贫困山区来说,确实令人痛在心里,但也没有办法。当时安慰了一阵子他后,我又鼓励他不要灰心,重新饲养土鸡,已经走上了路,从这次鸡得病中吸取经验,从失败中也掌握了一些饲养管理方法,完全可以重新开始。
剖检变化
对李家的几羽典型病鸡进行剖检,外观消瘦,可视粘膜苍白。内观三只病死鸡可见肠粘膜充血、出血,甚至局部坏死,肠道血管充血,十二指肠扩张,肥厚小肠内充满气体和大量粘液充血,上有溢血点,特别是盲肠显著肿大,充满暗红色的血液凝块,整个腹腔充血,有两只除上述情况外,肝微黄肿大,并有绿豆大的白色结节灶,情况类似我家1989年饲养的雏鸡所得球虫病的症状。
病原及危害
球虫病是雏鸡常见危害极其严重,呈地方性流行的一种寄生虫病,在饲养条件不好时,本病感染率更高,是我国西部养殖场(户)最感头痛的一种严重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疾病。球虫病对雏鸡威胁最大,40~60日龄雏鸡最容易感染,生长发育受影响,成年鸡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对雏鸡球虫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龄内雏鸡死亡率高达80%以上,球虫病耐过者和治疗者可成为长期带虫者和病菌的传染源。本病经消化道感染,多流行于低温高湿和高温高湿季节,每年4~8月是此病多发期,如果鸡舍温度经常保持在8℃以上且高湿,则随时可发生球虫病,流行严重时,感染率可达90%~100%,成年鸡发病轻微。据资料报道:在我国球虫有几个种类,其中以柔嫩艾美尔球虫侵害30日龄左右雏鸡的盲肠最常见,若发生了盲肠球虫病,粪色多呈鲜红,患鸡常因球虫的种类,感染的数量,以致球虫病的强弱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雏鸡球虫病一般是混合型或肠型,上面这位禽主的发病鸡就类似最后这种。
发病原因及分析
1 主观原因
①圈舍基础设施不合理,饲养管理落后。2006年巫溪县高度伏旱,无防暑降温,保持湿度的设备,也没有采取预防热应急的措施,雏鸡对温度调节机能不完善,皮肤又无汗腺,全身被羽毛覆盖,与低温环境相比易造成鸡健康状况下降,激发鸡发生一系列行为。伏旱天高温时,还把鸡弄到堂屋一角肮脏处曝晒,圈舍矮小,通风不良;②平养又无漏粪地板,垫料又不合理,水槽周围潮湿,造成饲料、饮水及空气遭受污染,导致球虫病的频繁发生和传播;③饲料存放太久,保管不当,高温高湿易发生虫蚀及霉变,青绿饲料单一,营养不良,以致发病;④平时没有采取球虫病预防措施,也没有进行其它疫苗注射。
2 客观因素
①据了解,鸡苗购买均在不同的养殖场(户)购进,从多家收购而来,然后混为一群,在购买时随意挑选,引进病菌传播或处于潜伏期,又加上运输,使鸡产生应激因素而使自身抗病菌能力下降;②养殖户没有经过专门培训,仅凭一点本本资料看一下,鸡买进后为防止病症发生,盲目地在饲料中投放一些抗菌药,易使鸡球虫菌株产生耐药性,以至于鸡发生了球虫病,并且病情延续了好几天,死亡近400羽鸡后,乡兽医就在隔壁还不知道,大概也是看看说明书或本本资料,买药就用,或是买了这样药不行,又买那样药,使病情越来越重,在自己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找到疫病监测中心,再找兽医治疗,此时鸡群多病原菌混合感染使病情变得复杂,兽医由于受诊断条件限制,也很难确诊,加之2006年市场鲜肉品供过于求,外销不畅,养殖户无钱购买饲料,被迫低价处理生猪,而使兽药饲料门市部萧条,有的兽药也不敢进,有时该用的药也成了缺货,延误了治疗的最好时机。
对球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1989年下半年笔者在家饲料的17只45日龄雏鸡发病,死亡5只,对病鸡进行了诊断,确诊后为球虫。以后采取中西药治疗的方法治疗其余球虫感染病鸡,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症状
17只雏鸡发病后,病初至2~3周表现为精神不好,头倦缩,闭目呆立一侧,临床上表现为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精神极度萎靡,眼结膜充血或白色,喜欢喝水,粪如水样,并带有血液,重者全为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与液状排泄物污染粘连在一起,可视粘膜苍白,病鸡日渐消瘦,运动失去平衡,进而出现神经症状,昏迷不久死去,剖检的5羽病鸡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肝球虫病,剖开雏鸡体腔,外观肝黄肿大,肝表面实质内有白色带淡黄的米粒大至绿豆大的结节病灶;另一类就是肠球虫病,具体表现为:整个腹腔、小肠严重充血,与上面禽主家剖检的病死鸡情形一模一样。
2 确诊
分初步确诊和最后确诊。
2.1 初步确诊
根据流型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确诊为球虫病。
2.2 最后确诊
最后确诊需要实验室诊断,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卵囊,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检查,或将肠粘膜刮取物及肝脏病灶刮屑制成涂片,镜检球虫卵囊裂殖体或裂殖子等,如在粪便中发现大量卵囊或在病灶中发现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球虫,即可确诊为鸡球虫病,分两种方法进行:
2.2.1 涂片检查 刮取病鸡肠、肝屑物适量(5g),用甘油和洁净水混合后,取数滴洁净水于载玻片上,用棉竹签取被检物与水混合(水和被检物各半),涂抹均匀。去渣后,加盖玻片镜检,发现少量椭圆形的卵囊,大小约为4μm×2.5μm,光滑无色,即可确定病型为球虫病。
2.2.2 饱和盐水溶液飘浮法 取被检粪便5~7g,加入少量饱和食盐水,先将被检粪便拌成糊状后再加饱和食盐水80~140ml,再搅拌均匀,四层沙布过滤,滤液分装于水试管内,使液面稍凸出管面,盖上盖玻片。5~10min后,取下盖玻片镜检,发现少量椭圆形状的卵囊裂殖子(大小约为4μm×2.5μm)在蠕动,即可确定为球虫病。
治疗
按照“西药治标,中药治本”的原则,将余下的12只鸡平均分为三组:一组利用西药治疗,一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另一组采用纯中草药疗法治疗。
1 西药治疗组
用氯苯胍拌料饲喂一周,或球杀、球痢灵也可,按25~50mg/kg混入饲料中服用,连用5~7d,停药3d后,再用一个疗程。
2 中西药治疗组
用磺胺二甲基嘧啶,特别重的采用内服,按0.15~0.2g/kg体重用药,每日3次,连用3~5d,病情稍轻的按1%的比例混入料中,连用3~5d,第一个疗程用药完毕后,停止喂西药3d,在这3d内时间采用植物中草药:大蒜5~25g、黄芪粉10g、地锦草8g、老鹳草7g、青蒿5g、黄芩5g、黄连5g、槐花10g捣烂成糊状,或制成大蒜酊。口服2次/日,4~5g/羽,连用3d,然后用以上中西药同时叉开时间用药一周。在治疗期间同时补充VC、VE、VB12、葡萄糖,促使更多的细胞在热应激时维持正常的功能,采用此方法,第2d小鸡吃食有规律,血便减少,第3天鸡粪变为黑褐色,病情逐渐好转,第10d恢复正常。
3 中草药治疗组
选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药物。按照中医的观点看球虫体是病邪,配合常山,发挥祛邪作用,再加中药的白术、茯苓、陈皮等健脾药以扶正,效果良好。方法:夏枯草10g、常山35g、板蓝根10g、柴胡10g、龙芽草10g、干柿蒂3g、金银花4g、刺槐花8g、贯众5g、麦芽5g、青蒿5g、白头翁10g、丹皮5g共研细为末。以上药为每一羽鸡9天的剂量。按4~5g/次灌服,按5~6g/kg拌料,2~3次/d,连用5~7d,治疗过程中可根据病情加减药物,体虚还可加党参、当归等药,同时增喂韭菜、芹菜、洋葱叶杀菌消炎。采用此法24~48h粪便即刻变为黑褐色,并能逐渐恢复到采食正常。3天后精神状况好转,7天后一切恢复正常。
4 球虫病辩证治疗
自以上病例发生后至2000年的几年时间,从实践中又积累了两种中草药结合治疗鸡球虫病的方法,为养殖户治疗鸡球虫病达数起,即使有轻微混合感染病症的雏鸡也能起到作用,方法如下。
4.1 方法1:对病鸡采取标本兼治 首先对病鸡进行隔离治疗,对未出现症状的鸡也应注意圈舍卫生,确保全群给药。采用中草药煎液治疗。处方:丹参75g、黄芩200g、土黄连(三颗针)100g、甘草30g、柴胡(全草)100g、黄柏65g、荷叶75g、仙鹤草根75g(鲜草)、龙胆草45g、贯仲75g、石榴皮30g、野菊花30g、松针250g。以上药均采集鲜品,总剂量为500羽一月龄左右雏鸡用量,大鸡成倍增加,将以上药切成1~2cm长,混匀后加水2000ml,煎至900ml,拌料中喂,或按2次/d,4~5g/羽药液灌服,连用5~7d。如因鸡病重不能食者,可用医药滴管喂服,3次/d,每次10ml/羽,用中草药治本,同时注意饲喂富含维生素的青绿料,这种方法适宜于外感染应急过程中感染球虫病而采取的标本兼治法。
4.2 方法2:黄连、黄柏6g、厚朴5g、白头翁10g、苦参6g、蒲公英7g、车前草6g、艾蒿叶5g、麦冬5g、栀子6g、板蓝根10g、辣廖草10g共研细为末,取足用量,用开水冲匀,滴管灌服,按5g/羽,2次/d,这种方法适用于里热外湿过程中感染引起的鸡球虫病,还适当增喂银花藤、鱼腥草、芦荟、马齿苋等,以及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青绿料,如雏鸡因病体虚可加冬虫夏草、当归、白术、党参、女贞子等药。
4.3 用纯中药制剂现代提取制备:华西球虫亡口服液/片剂治疗。作用:多型球虫适用,杀灭球虫及球虫卵,止血止痢,防治鸡球虫感染,高效、安全,不易发生耐药性;用法:用本品1ml/4kg兑水自由饮用,连饮3d,或按1ml/2kg拌料,连用3d;口服可按0.25片/kg体重内服,2次/d,连用3d,治愈率可达95%以上。
病例治疗
用以上方法,治疗雏鸡球虫病,效果良好。
1 典型病例1
1998年7月中旬,通城乡某养殖户饲养的600羽7周龄雏鸡。有10羽雏鸡首先发病,当天死亡7羽,以后陆续发病至整群鸡出现球虫病症状:血痢、精神沉郁、行走缓慢、不愿采食等。养殖户于鸡发病4天求治,立即采用上述方法治疗,48h后即见其余病鸡粪便好转,采食正常,羽毛逐渐光滑,眼睛渐而有神,而且再无死亡鸡出现,5天后病鸡痊愈。
2 典型病例2
巫溪县城厢区某一养鸡户每年要饲养1000羽以上商品鸡,几年来雏鸡球虫病的发生率要达35%,死亡率达17.8%,自1999年8月开始用上述方法2防治,雏鸡球虫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降低15%以上。
预防措施
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是防治球虫病的关键所在。合理组织生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饲养管理,做好球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可采用西药预防与植物中草药预防两种方法。
1 西药预防
从7~14日龄开始对雏鸡进行西药预防:①用0.5%地克利珠拌料,或用含10%盐酸氯苯胍拌料抗原虫,具体按说明书要求进行,一旦有鸡发病的可能,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用“球虫净”,拌料饲喂一周;14日龄后用中成药华西球虫亡拌料饲喂;②定期在饲料中加入VD、VA、VB、亚硒酸钠、VK3以增强雏鸡机体免疫力。日粮中按每千克饲料补充200g VC预混剂或按50g/kg VC片拌料,以提高血浆中钙磷水平,防止饲料储存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及发霉,能减少高温对鸡的影响,协调热平衡;③按每kg饲料加氯苯胍纯粉5g与黄连、大蒜、黄芪粉、洋葱混于饲料中饲喂雏鸡预防,按6g/kg拌料喂给小鸡。
2 植物药预防
在饲料中添加一定中草药,能达到抗菌、抗病毒、调节机体抗病力,预防各种病症的目的。毒副作用小,能降低甚至避免出栏后禽肉产品中药物的残留量。能解决禽类动物久治不愈的棘手问题。而且中草药本身富含各种营养物,添入饲料中可改善其营养成份及结构比例,使其得到更加充分的吸收,促进禽类生长。①2~4周龄雏鸡料中用青蒿、荠菜、马齿苋、韭菜、松针,切成2cm长,2周龄前也可将这些植物切碎,捣成泥浆喂,在雏鸡开食的第3~5天,每羽鸡每天5~6头大蒜,约25g,鲜马齿苋、山楂各为30g,松针30g,分次饲喂,第7天大蒜为6~10头,大青叶、松针各为35~40g,马齿苋、山楂各为35g~45g。以后随日龄大逐渐增加用量;5~6周龄时,可经常给雏鸡鲜马龄苋、大蒜、松针切碎再与黄芪、生姜、山楂粉混匀后拌入料内饲喂幼鸡。夏天预防球虫,每天增喂清热解毒植物中草药:仙人掌、芦荟、芹菜等达到抗菌消炎,缓解热应激,增进食欲、促长。
3 防范措施
改善饲养模式,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及营养调控,提高饲养人员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改善鸡群生活环境,切实做好环境净化工作,应按照预先制定的土鸡生态饲养圈舍标准和场地、环境规定,要求实施建设。尽量做到自繁自养,不喂腐败变质饲料。外地购买的鸡适应性差,易感染球虫病,要严格控制引种,尽量到预防工作做得好的鸡场(户)引进鸡苗,引种前应事先摸清情况。选择生活力强,体格健壮,叫声洪亮,毛色有光泽,肛门周围洁净的优良地方品种土鸡,并在前10天做好鸡舍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为雏鸡铺垫一个舒适的环境生活条件,为使其健康成长,减少病原菌滋生,还应具体做好以下工作:①鸡舍应建在远离人群生活闹区,离主公路干道300米远以上,通风、采光、水源良好、排水方便的地方,力求把客观因素对雏鸡生活、经济效益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鸡舍的样式,使用的建筑材料较多,采用水泥平顶适宜养殖小区固定育雏使用,上面应种植瓜蔓或秸秆植物,还应设有喷水装置,或屋顶搭建凉棚,顶棚建成“人”字形有一定的斜度,以利通风。圈舍前运动场周围植阔叶乔木树,并用金属网围栏,夏天可遮阴,降低温度,冬天又可增强日光照射。场内四周应设有5cm厚的小沙坑4~8个,让鸡进行沙浴,消灭鸡体外寄生虫;鸡场(户)入口处应设有消毒池和有紫外线设备的消毒间。鸡舍内进门处墙上安装湿帘、吹风机或喷雾、通风装置,要掌握好喷雾时间,湿度一般保持在55%左右,室内可悬挂干湿温度计,随时测定。若采用弹性塑料网床育雏,应设地窗,使地面经常保持干燥,通风、采光良好。舍内也应有保温、降温设备,如电扇、空调冬可保温,夏防暑。门窗应有防鼠、蚊虫等金属网设置,除狂风暴雨之外,晚上不必关闭窗户,以利通风,排出有害气体,吸入新鲜空气,夏天可减少热应激;②保持清洁饮用水,饮水应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NY5027)的要求。鸡舍内设鸭嘴式自动饮水器,若是地面平面育雏也尽量使用流动式饮水器。使用水槽,注意周围1m处不用垫料,保持周围干燥。饮水、饲料用具要经常刷洗、消毒,保证不漏水。每周要清扫圈舍,并消毒一次,可用0.02%的福莱神典消毒药进行圈舍消毒,用3%~5%的烧碱进行环境消毒,再用陈石灰洒地;③勤换垫料。对第一批没得病的鸡用过的垫料,可以重复使用,应去掉那些已结块和过滤的垫料。在旧垫料上铺上一层新木屑或干燥沙土,尽量延长两批鸡之间间隔时间,用0.2%百毒杀,0.5%过氧乙酸或0.5%氢氧化钠熏蒸交叉消毒,也可用其它杀虫剂对整个圈舍、垫料、墙壁及舍顶彻底喷洒一遍。如有条件的养殖场(户),平地散养除应有的基础设施外,还应有漏粪设备,地面可用轻质水泥漏缝地板,对鸡舍的设备应保证使用前干净卫生。并加一些可以改善垫料的物质,条件差的力求用25%锯末、60%碎板屑、15%的碎陈艾作为平养垫料。每周清除垫料上的粪便,并打扫圈舍,粪便能用的晒干消毒后可作再生饲料,按20%内的比例加入到猪饲料中去。或将鸡粪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以增加农村能源,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返回农田,可防治鸡乱吃脏物;④做好鸡的疫病防治。土鸡放养范围宽,疾病防范难度强,除了早期预防球虫外,还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其它疫病免疫工作。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给予雏鸡进行免疫接种疫苗。雏鸡出壳21~25h内进行马立克氏疫苗接种,4~10日龄用法氏囊制备的组织灭活苗进行首免;第1、7、14、21天用高免蛋黄饮水也可以(以后可以不必再用马立克氏疫苗接种),7~14日龄用新城疫Ⅱ系。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苗滴鼻,25~28日龄时用克隆130疫苗滴鼻点眼;5~18日龄接种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L-H5株);30~35日龄用地方性灭活苗或多联苗加强免疫一次;35~40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苗饮水加强免疫;45~5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52苗饮水;60日龄后用鸡新城疫Ⅰ系和克隆Ⅰ系疫苗按1:1.5混合逐只进行肌肉注射。5周龄、20周龄内刺种禽痘疫苗各1次;8周龄用新支减三联苗,流感二联油苗按0.5ml/羽进行肌肉注射效果较好。放养鸡前25天左右,空腹时进行一次驱虫,建立生产、防疫、出售等记录卡,饲养人员每天要密切观察鸡的精神状态及采食变化情况,发现病鸡要尽快隔离饲养、治疗或淘汰;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如果能够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并做到饲养、管理、营养调控相统一,土鸡或杂种鸡球虫病也是能避免发生的,对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有重要意义的。
4 对发病鸡应采取的措施
①对发病症状明显的采取隔离,可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淘汰病情严重的鸡;②对未发病鸡应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圈舍消毒后,再将鸡带体消毒,并用纯中药提制的华西球虫亡口服液拌料防治,并用以上中药处方进行治疗。
小结与讨论
文中开头提到的这次雏鸡发病到治疗失败的惨痛事实,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情况和病理剖检变化,以及对比症状综合分析,该病确为球虫病,引起这次球虫病的发生至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原因1
引种在种源处没有认真做好球虫病的防治工作,存在球虫病易感鸡是本次雏鸡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原因2
由于选购运输及饲养方式的改变,使鸡产生了应激,加之使用了存放太久变质的饲料,使机体抗病力下降,又遇高温高湿季节,是诱发本病的诱发因素。
3 原因3
发病后耽误了时间,未能及时请兽医诊断治疗,也没有采取紧急措施,正确用药,引起不良反应,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合并症,并使病情更加恶化直至雏鸡全部损失。
4 做好预防
以这次治疗球虫病失败后获取教训,使我更加认识到:散放饲养家禽,除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外还应特别注意的是:
4.1 预防注意
①虽然治疗球虫病的药物很多,但很多药物在本地不易得到,经常使用的几种药物由于球虫病耐药性的增高,疗效越来越低,中草药价廉物美,毒副作用小,在多数地方都能生长,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疾病,西药祛邪,中药扶正的方法,能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对一些混合感染的病症,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重要的是做好球虫病的预防工作,养鸡场(户)除了认真做好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外,还要加强对各种疫病的防疫接种,球虫病无疫苗预防,最好是加强鸡的营养调控,饲养管理;②强化预防消毒,在调出地要切实做好雏鸡疾病、疫病的免疫防治工作,运输中加强管理,加强消毒,减少应激反应,加强雏鸡饲养水平,以提高机体抵抗病菌的能力。
4.2 加强雏鸡球虫预防
当前球虫病普遍存在于一般环境中,是一种条件性致病性病菌,特别是蚯蚓繁殖的地方最易滋生球虫菌株。球虫病是直接发育型,为细胞内寄生虫。球虫卵囊具有极强的抵抗力。常规卫生防疫措施及常用消毒剂不能阻止球虫卵的发育及杀死球虫卵囊,加之集约化饲养也会导致该病的暴发,所以必须将防止该病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才能有效抑制球虫病的发生。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首先要注意搞好鸡舍环境卫生,勤扫粪便,清洁用具并定期消毒,随时保持圈舍内采光、通风良好、干燥,并有一定湿度。应选择合适的气候条件饲养雏鸡,加强雏鸡的营养调控,增喂优质青绿料,适当加入植物中草药类,以增强疫病免疫力。饲养方法上少喂勤添,防止槽内饲料堆积发酵,酸败变质,夏天应选择清早、下午、午夜适宜时间喂料,育雏阶段特别要调整好饲料营养水平,维持良好体况,为土鸡權、果、竹林间隙地放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饲养家禽增质的目的,才不至于造成养殖家禽血本无归。

上一篇:笨鸡(土鸡)啄癖病的预防与治疗

下一篇:鸡场免疫消毒常用方法

© Copyright 2017-2025秦山源生态农业

秦山源生态农业

陕ICP备14005582号  技术支持:至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