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内,土鸡价坐上了火箭,鸡蛋和“冰鲜鸡”也跟着扶摇直上,就连土鸡苗和种蛋的价格,也直接翻了一倍,还有那“冰冻鸡”,也在畅销——鸡民一片欢声笑语,纷纷雀跃,然而,我却要不合时宜地说一声:“缓缓吧!鸡民们,别把最后一滴血洒在了年鸡上”。
我的理由如下:
鸡价上行有三个原因:
一、是“禽流感”,摧毁了黄羽鸡(土鸡)生存的根本,因而,存栏量极少,而黄羽鸡的生产周期长,时间短、存栏难以恢复到“人祸”以前。
二、前七八个月灾难的幕后推手,为了把自己的“存货”变现,同时把白羽肉鸡推向新的高峰,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持续下去,只怕他们计划也连带成了泡影。
三、资本的代理人为了GDP,意图恢复市场的信心,以回报资本的“厚爱”,也是其中的缘由之一。
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不忍出现半年后:鸡民抢天呼地,捶胸顿足的境况,而写下这些自上而下的文字。
本次出差,是应四川广元的同行要求在宁强约谈合作,我和会长同去,汉中分会长作陪,而对方,当地政府二人,畜牧部门一人,协会五人,养殖户一人,村长一人,这是怎样的一 个阵容?而我当初的想法是只去我一个人,(因为我们没有经费)我不知道,真这样见面,我们陕西的“脸”在哪儿?我们必竟是省级的专业协会啊!
听了他们的介绍:这是一个和我成立时间差不多的县级协会,有资本支撑和政府的支持。(经费的一部分由政府支付)也有一个有着勃勃雄心的团队,他们带着真诚和困难来向我们寻求支持…..
我心怀羞愧,在会长简单地介绍了协会以后,把协会关于土鸡养殖的管理和理念,向同行们做了详细地说明,并就协会的组织理念,以及生产规划理念,也作了相应解说……他们满意地走了(临走时要求我们去广元)我们心中如五味杂陈,坐在宾馆写下以下这些文字:协会成立两年来,协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社会组织,渐渐在行业里有了些名气,然而却是盛名在外:而广、云、贵、四川、两湖、甘肃、宁夏、江浙、北京——业内多是赞叹。其间,也不乏政府出面寻求合作,几种在本地不得“费识”的扶贫模式,却能在其它地方落地生根……且不说“父母官”们不屑于直视,就连以此为生的鸡民也不屑一顾!
这是怎样一种现象?“墙里开花墙外香”。墙里惹人恼、墙外春光无限、空有一怀热枕,于无声处看遍地萧瑟。
这就是我们陕西土鸡人生存的“土壤”,我们早已习惯依靠我们自己去生存,但看见人家相互依托,渐渐弃我们远去时,也未免心酸,未免惆怅。
H7N9来袭时,我们地方是全国最积极的响应者,H7N9渐去渐远时,我们的地方却是哑口无声(就是现在在西安,还有没有解除鸡蛋和鸡肉销禁令)而其它众多的区域,已经在为恢复生产千方百计——我们陕西的“土鸡人”我们还能依靠谁?指望谁?
我们也曾在五月六月提醒广大养殖户补栏、上鸡——却面对的是一群麻木、茫然的受众......
肯定有心知肚明的聪明人知晓未来......
如今,土鸡的整体市场几近疯狂,前半年哭天抢地的养殖户捶胸顿足、懊悔无比。但却跟着时势,瞬间就把鸡苗的价格冲击到一个新的高度——据说温氏的“优质苗”已卖到了9元每羽……
到底谁更欣喜?谁才是最后的赢家?谁将会为下一轮的低迷市场卖单?
据说,温氏集团上半年亏损20个亿,而前三季度(家禽)完成利润42——43亿……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有没有根据,但它作为上市公司,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下一轮的市场劫难将在何时?
普通养殖户的出路在哪里?
谁来为养殖户指出一条明路?
我心茫然!
广元的朋友应该欣然......
2017年10.17山阳兄弟写于宁强
(来源:陕西省秦山源土鸡养殖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