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雏苗的特点
1、 雏苗是比较适合运输的动物,因在出雏的2天内,雏苗仍处于后发育状态。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孵化场内放置24小时的雏苗,看起来比刚出雏不久的雏苗精神状况更好。
2、 雏苗脐部在72小时内是暴露在外部的伤口,72小时后会自己愈合并结痂脱落。
3、 雏苗卵黄囊大约重5—7克,内含有供雏苗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雏苗靠它能存活5—7天。雏苗开始饮水、采食越早,卵黄吸收越快。研究显示,青年种母代的后代和成年或老龄种母代的后代相比,在育雏的温度、尤其是湿度上要得到更好的保证。温度(前三天)32—34℃,湿度60%。
二、接雏程序
1、 雏苗运到场后,要迅速卸车。雏苗盒放到舍内,不能码放,要平摊在地上,同时要随手去掉雏苗盒盖,并在半小时内将雏苗从盒内倒出,散布均匀。
2、 有的客户在接到雏苗后要检查质量和数量,一定要先把雏苗盒卸下车,并摊开放置,再指派专人去查。不能在车内抽查或在鸡舍内全群检查,这样往往会造成热应激而得不偿失。雏苗临界热应激温度时35℃,研究显示夏季运雏车停驶一分钟,雏鸡盒内温度升高0.5℃
三、雏苗是否需要喂多维、电解质或所谓开口药?
1、什么是脱水?
脱水是机体因失水而导致电解质代谢紊乱,进一步发展会使脏器受损而危及生命。
2、雏苗卵黄囊内各种营养物质齐全(包括水),能保证雏苗3天内正常生命活动需要,所以不要担心雏苗在运输途中脱水,在最初1—2 天的饮水中添加电解质、维生素或所谓开口药是多此一举,也是没有必要的。
3、除非雏苗出雏超过72小时或在运输途中超过48小时且又长时间处在临界热应激温度中,在接雏后的第二遍饮水中开始,可添加一些多维、电解质,每次饮2小时为限,每天一次,两天即可,如果雏苗已开食了,就不需要了。
4、开口药,按说明书推荐剂量的50%兑水稀释,而不是加倍加药,每天喂的时间应2--3小时,喂3天即可。
5、近年来,雏苗因喂开口药中毒事件很多。
原因:
⑴由于竞争激烈,药厂为增加卖点,把电解质、维生素与抗生素混合在一起,这种含抗生素少,含食盐、葡萄糖多的混合制剂价格便宜,诱惑性大。
⑵这种混合制剂当抗生素用没什么效果。通过药厂的宣传,养殖户拿它当药用,当药用就习惯于加大剂量。
③说明书模糊不清,夸大药效,没有考虑到雏苗在最初几天内是全天光照、饮水、喂料。( 牧百科)